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我爱故事小小网_铜陵站长网 (http://www.0562zz.com/)- 视频终端、云渲染、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安全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识别技术推广受信息泄露困扰

发布时间:2021-04-19 16:07:17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现无接触进出小区。 然而部分居民却对此提出异议,最大担心是个人隐私泄露,人脸生物信息同时捆绑了身份证、家庭住址等,一旦商业公司保管不善,后果不堪设想。这并非个例,据了解,今年以来,北京、江苏等地均出现业主联合抵制小区人脸识别门禁的现象。 记

现“无接触”进出小区。

然而部分居民却对此提出异议,“最大担心是个人隐私泄露,人脸生物信息同时捆绑了身份证、家庭住址等,一旦商业公司保管不善,后果不堪设想。”这并非个例,据了解,今年以来,北京、江苏等地均出现业主联合抵制小区人脸识别门禁的现象。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人脸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小区门禁、支付转账、实名登记、解锁解密、公司考勤等场景,部分地区甚至连垃圾桶和厕纸供应机都需要使用人脸验证。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超过1万家人脸识别相关企业,2019年新增企业2110家,同比增长36%。权威报告显示,中国是人脸识别设备最大的消费区域,预计2023年占全球比例将达到44.59%。

作为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脸识别不可谓“无用”。例如在安防领域,新技术可有效防范犯罪分子的身份欺诈,同时帮助寻找失踪儿童等;而在互联网领域,刷脸支付等为优化用户体验提供新的想象空间。

然而,一面攻城略地的同时,人脸识别也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去年,济南一名购房者为避免被人脸识别系统判定为“熟客”导致多花钱,甚至无奈戴上头盔看房——为防止人脸信息泄露,多地均已出现类似“墨镜遮面”“口罩挡脸”的场景。

针对人脸识别技术引发的不满,天津市于今年1月1日起规定,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识别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浙江、江苏、天津、北京等地均出台政策,限制人脸识别在物业管理、售楼处等领域的应用。

而在海外,抵制的声浪同样不小。美国已有多个州市颁布禁令,禁止执法部门、政府机构使用人脸识别和监控技术。去年初,欧盟还草拟了一项计划,未来3到5年内禁止在公共场所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新技术发展尚存三大隐忧

处在“风口”中的人脸识别技术,为何被频频推上“浪尖”?记者发现,与指纹识别等技术相比,人脸识别可实现无接触访问,在当前疫情防控背景下,更加安全高效,然而新技术当前遭遇的落地困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术发展仍存缺陷,难以打消公众疑虑。

滥用趋势明显,信息泄密风险大。近年来,人脸成为不少App和小程序过度索取的生物信息。以网游陪玩为例,用户想注册接单,就必须在App中录入人脸,而在一些高校和租房类App上,人脸信息已经成为注册的第一道门槛。

在线下,人脸识别被滥用的现象更为普遍。2019年,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曾在北京多个商场调查发现,不少商场都装有人脸识别系统,并对顾客进行刷脸,跟踪记录消费轨迹,但没一家商场告知顾客并征得同意。

“许多企业并没有有效的安防措施,随意采集人脸信息很难保证数据安全。”中国电信福建公司高级工程师曹曦说,目前国内在人脸识别核心算法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极少,市场上人脸识别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安全防护技术不统一,因系统安全漏洞造成个人影像数据泄露的事件频有发生。

记者发现,一些小型商业公司甚至会将人脸信息以0.5元一份的价格主动出售。今年2月,公安部发布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窃取、贩卖人脸数据案件2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0名。

“与此同时,不同于密码等信息,人脸属于个人生物信息,无法更改,一旦泄露将对个人的人身与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他说。

技术发展不成熟,安全漏洞难消除。记者发现,近年来,“攻破人脸识别技术”的案例屡有出现。去年,国内警方破获的两起盗用公民个人信息案中,犯罪嫌疑人均用“AI换脸技术”非法获取公民照片进行一定预处理,再通过“照片活化”软件生成

(编辑:我爱故事小小网_铜陵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