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我爱故事小小网_铜陵站长网 (http://www.0562zz.com/)- 视频终端、云渲染、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安全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商汤科技携合作伙伴创建全球第一个AI轨道交通通行平台

发布时间:2021-08-23 18:59:39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互联网
导读:2019年开始,商汤科技携同智元汇等合作伙伴在地铁业主的指导支持下,建造了全球第一个人工智能轨道交通通行平台SenseMeteor商汤睿知智慧轨交平台。 这些城市的日通行量达数百万级,而像北上等一线城市甚至达到千万级,商汤的超级平台是如何Hold住的呢? 在近
 2019年开始,商汤科技携同智元汇等合作伙伴在地铁业主的指导支持下,建造了全球第一个人工智能轨道交通通行平台——SenseMeteor商汤睿知智慧轨交平台。
 
这些城市的日通行量达数百万级,而像北上等一线城市甚至达到千万级,商汤的“超级平台”是如何Hold住的呢?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2020年度大会”上,商汤科技交通行业总监李拯发表主题为《AI轨道交通行业实践》的演讲。首次揭秘了商汤智慧轨交通行平台背后的硬核技术,并分享了商汤在推动个人信息安全标准的落地、驱动行业规范前行方面的最新成果。
 
以下为李拯演讲内容整理:
 
▎信息安全先行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2017年以来,国家相继推出了多个人脸识别、个人信息安全等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文件。
 
商汤积极参与了个人信息安全法规的立项和起草,并在2019年11月被委任为“人脸识别技术国家标准工作组组长”,目前已经完成两份标准的立项发布工作。
 
那么这些标准如何与轨交通行场景结合?
 
李拯以地铁场景举例,面向个人信息所有者“乘客”,需要在进站前、进站时、出站时、出站后等过程中,保持对个人信息所有者“乘客”的知情权;在通行时,要以强化明示的方式告知信息获取的需求;“乘客”拥有随时变更、注销个人信息的能力。
 
面向“地铁运营方”,在获取信息时要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如:不应超过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同意的范围收集相关信息;隐私政策要向用户明确呈现,数据要存储加密并且要做全线管理;图像数据和身份信息要分开存储,甚至采用不同的加密方式;个人信息注销后,不可重复使用。
 
随着标准规范的不断完善,以及行业认知度的不断提高,智慧轨交行业才能迎来更加便捷、安全的新时代。
 
▎高精度、低延迟、高并发打造便捷通行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在轨交行业应用的难度系数是行业顶级的,那么它到底难在哪?
 
第一,算法精度要求高。据悉全国轨交年客运量将近250亿人次,其中如北上等一线城市均超过1000万的日通行量,对算法精度的要求非常高。而且误识率要达到支付级别,需要做到百万分之一的误识率才不会出现大量的客诉情况。
 
第二,要实现恶劣环境下的活体识别。轨交环境涉及强光、逆光、嘈杂的人员流动,活体识别要比常规门禁场景难度大得多。
 
第三,通行速度要非常快。如果想做到每分钟40人的高效通行,就需要在400ms内,完成一个人从信息获取、识别、比对、支付以及票务平台的端到端处理。
 
第四,并发处理需求高。很多地铁公司的检票机数量可达5000至1万台,通行高峰时期对后台的并发要求非常高。
 
面对以上几乎不可能完成的难题,商汤科技逐个攻破,并成功应用实践。
 
首先,基于自建的算力和算法平台,商汤的算法精度能够以每年一个量级的水平持续提升,今年已经实现了百万分之一误识率。
 
SenseMeteor睿知智慧轨交平台被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推荐为“智慧城市”优秀创新技术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要支撑轨交这种复杂场景,还需完成特征过滤和特征融合。
 
特征过滤可以保证注册时得到高质量的底库人像;特征融合是指在用户每次通行后,持续更新用户的特征变化情况,实现支付级精度的持续提升。
 
其次,在端到端瞬时搜索问题方面,商汤通过“先粗搜,再精搜”的两步走方式。满足地铁快速通行小于400ms的时间要求。
 
基于在AI领域的长期积累,商汤还采用技术成熟的分布式架构以及异构计算优化,在满足地铁场景万路并发的同时,持续提升轨交系统的稳定性。
 
未来,人工智能与轨道交通的结合将极大推动城市运转效率,创造更加智慧、安全、便捷的城市生活体验。

(编辑:我爱故事小小网_铜陵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