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家!科创板踏浪再闯滩
4月29日上午9点30分,光云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首发上市交易,成为科创板第100家上市公司。 从零到百,科创板不仅频频“改写”A股历史,更开始展现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试验田”的示范效应。各方期待,科创板能从新的起点“再出发”,真正成长为科技创新的资本“助力器”。 从零到百:“数读”科创板 2019年7月22日,黄浦江畔的一声锣鸣,见证了科创板的诞生,中国资本市场迈入新时代。9个多月后,科创板迎来第100家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示范性和引领性已跃然显现。 开市以来,科创板已向上市的100家科创企业输送了1188亿元融资。从地域上看,这10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注册地与国内科创生产力的地域分布高度吻合,其中注册地为北京的科创公司17家,广东18家,江苏17家,上海16家,浙江10家。 作为深刻烙印着新经济基因的新生板块,科创板创造性地制定了“以市值为核心”的上市指标体系,拓展了投资者对新经济公司核心价值的认知——从传统意义上的“赚不赚钱”,转向了“值不值钱”。截至目前,科创板100家公司的市值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其中总市值超过千亿元的有两家,百亿市值阵营拥有39家。 100家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和生物医药领域合计占比超过60%,分别为39家和25家;高端装备、新材料和节能环保各有15家、12家和9家。这些公司中,各类关键指标凸显科创“底色”:研发是“引擎”,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1.97%;专利是“肌肉”,平均每家拥有75项发明专利、58项实用新型专利;高端人才是“大脑”,百家公司认定的核心技术人员拥有博士学历和硕士学历的占比分别达到23.83%和36.91%。 细数“第一”:看科创板如何改写A股发展史 回顾零到百家的发展历程,作为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科创板创下诸多“第一”,在制度层面增强了包容性。 未盈利公司、红筹公司、特别表决权公司……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硬科技”企业而生的科创板,推出的五套上市标准,为各类型科创企业打开了境内上市的大门。 今年1月20日,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为A股历史上首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对于一度计划赴海外上市的优刻得而言,允许设置特别表决权是科创板最大的吸引力所在。”优刻得董事长季昕华说,从提交材料到挂牌上市仅用了近10个月时间,18.4亿元的净募集资金有力支撑了公司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自建等资源布局的前期投入。 1月23日,未盈利的苏州泽璟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亮相科创板,终结了A股“亏损企业不能上市”的历史。“科创板从制度层面突破了首发上市的财务‘门槛’限制,令具备创新基因的科技企业得以从资本市场汲取发展动力。”泽璟制药董秘高青平说。眼下,公司正利用募集资金推动11个创新药物的研究计划,“二期新药研发和生产中心”建设也在积极准备中。 作为央企华润集团旗下半导体投资运营平台,2月27日登陆科创板的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以“A股红筹第一股”的身份受到关注。在华润微常务副董事长陈南翔看来,科创板着眼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具备包容性、开创性、突破性,为公司发展带来了新的驱动力。“科创板助力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治理架构,令我们以更大的格局审视发展规划。” “我们欢迎更多的企业到科创板上市。”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金融工作局局长解冬表示,虽然科创板是以硬科技为主的企业,但同时也包容符合科创属性的金融科技行业龙头企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模式创新企业、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科技应用创新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希望科创板成为创新创业企业上市的“首选之地”。 “试验田”示范效应显现:期待科创板改革“再出发” 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揭开序幕。 各方也期待,完成从零到百家的平稳起步之后,科创板能从新的起点“再出发”,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资本“助力器”。 上交所表示,将持续积极推进科创板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产品创新等基础性制度改革先行先试,提高科创板投融资便利性,更好发挥“试验田”作用,努力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严弘预计,未来科创板可能在涨跌停板制度、融券限制、T+0、退市流程、投资者适当性界定等方面,率先作出探索。 (记者潘清、桑彤) (编辑:我爱故事小小网_铜陵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