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将影响粮食安全?智能装备助力农业复产
自3月下旬开始,受疫情影响,越南、柬埔寨、俄罗斯等主要粮食出口国,陆续宣布限制粮食出口,再加上非洲蝗灾、澳洲大火的影响,全球粮食供应正在面临挑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表示:应警惕疫情可能带来的粮食危机。 疫情让中国的粮食生产、农业产业升级再次获得全社会的关注。值得欣慰的是,无人机等近年来被力推的农业智能装备,正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自 2 月下旬开始,全国各地的春耕工作已陆续开展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 3.31 亿亩,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 23%、 77%,苗情明显好于上年同期;截至 4 月 3 日,全国早稻育秧已经超过 8 成,早稻栽插超过 4 成,进度明显快于去年同期。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农业相关人士介绍,我国也在持续推广农业科技,如推广优良品种、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技术。而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67%,其中东北地区综合机械化程度更达到了 95.05%! 三大主粮中,水稻在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发生最严重,作业环境最复杂,耗费人力也最多。 而随着无人机喷洒与播撒技术的引入,水稻生产从种植到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更低成本的机械化,原本耗费人力的情况得到极大缓解。 以 DJI 大疆农业的 T20 植保机为例,其搭载了播撒系统后,可进行播种和撒肥作业。在广东开平开展的播撒稻种试验中,种子用量为每亩2公斤,播撒效率达到 100 亩/小时,是人工的 100 倍以上。 无人机播撒跟人工比,用种量少,播撒均匀,出苗率高,田间通风光照更好,有利于植物生长,从而增产增效。在疫情期间,各地都出现 “请不到人” 的现象,无人机有效代替了人工,保证了各地早稻播种工作。 近日,为稳定疫情期间的粮食供应,农业农村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早稻生产,其中包括更高的收购价格,高达36.7亿的项目基金支持等。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一系列政策的利好下,今年各地早稻播种量将会增加,水稻直播的需求也将水涨船高。 在市场端,具备水稻直播功能的无人机也受到了很多用户的青睐。据悉,DJI 大疆农业的播撒设备订单实现了超过2 倍的增长。目前工厂正在加班加点生产,以应对市场需求,但压力依然很大。 在水稻追肥作业中,T20 植保机同样可用于撒肥,效率达到80亩/小时。此外,在水稻的管理期, T20 植保机除草、杀虫、防病、杀田螺等多项植保作业,实测喷洒效率达 180 亩/小时,是人工喷洒的 150 倍以上。 植保机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增加经济效益。吉林省永吉县农技推广总站的测试结果显示,大疆植保机防治后的水稻产量比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产量提升了 3%,每亩地每次打药的人工成本降低了 3 元,最后每亩水稻的净利润提升了 63 元。 在小麦和玉米的生产中,植保无人机同样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生产难题。 小麦拔节期后,受到机械损伤不易恢复,传统地面机械进行作业会损伤植株,引起减产。使用了无人机植保,避免了对小麦的损伤,提高了产量。玉米地封行后,传统机械和人都进不去,如果遇到了病虫害很难防治,有了无人机后能有效控制玉米后期病虫害。 除了在粮食作物上的应用,植保无人机也正在高效地守护着蔬菜、水果等各种植物。在果树上,大疆果树模式不断精进,可满足在不同区域、不同地形的各类果树品种中的植保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压舱石。面对未来全球竞争格局的突变,我们更应当将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然而,随着城乡结构的变化,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性调整,要长期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以科技支撑粮食安全战略,设备换人,提效能、降成本、减污染,让更多智能装备参与到田间地头的生产中,为我们农民所用,让饭碗盛满更优质的中国粮食。 (编辑:我爱故事小小网_铜陵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